冬天養多肉,切記「1不、1多、1少」,挨挨擠擠「胖成球」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冬天養多肉,切記「1不、1多、1少」,挨挨擠擠「胖成球」!

秋季是養多肉的最佳季節,溫度適宜,光線柔和,多肉特別容易出狀態。進入冬天后,隨著氣溫下降,很多花友就亂了手腳,放在室外,怕多肉受凍;搬到室內,又擔心光線不好,影響多肉狀態。

其實,大多數的多肉,都是懼怕顏色,耐寒冷,大家只要切記「1不、1多、1少」,冬天養多肉,也能肥美多汁,胖成球!

一、不要受凍

南方的天氣,除非遇到特殊的情況,一般都是大于零度以上,這時候多肉完全可以在室外、露台上露養,享受大自然的陽光雨露,不用管也能長得好。

但是在北方,很多地區晚上的氣溫已經降到零度以下了,我們要盡早把多肉搬進室內或者封閉的陽台上來養。 多肉的葉片中飽含水分,氣溫降低,它的葉片容易受凍,中午溫度又升起來了,這樣來來回回,葉片容易腐爛、化水。

二、多曬太陽

不論是室內,還是在室外養多肉,光照充足都是維持多肉良好狀態的必要條件。每天保證4-6個小時的充足光照。

如果室外溫度適宜,那就盡量在室外養,光照充足,可使它們葉片飽滿、顏色鮮艷,養出極好的狀態;如果室外溫度低,在室內養,就需要把它們放在南陽台上,因為光照不足,它們不但容易褪色,還會出現徒長的現象,失去觀賞價值。有必要的話可以借助補光燈來為多肉補光。

三、少澆水

多肉的葉片中含有大量的水分,而且它的根系吸水能力不強,因此多肉對水分的要求很低,這點大家是知道的。

進入冬天后,水分蒸發速度慢,受溫度影響,多肉生長的速度也減緩,多肉對水分的要求就更低。所以冬季養多肉,澆水一定要仔細。

什麼時候盆土完全干透了,底部的葉片表皮開始發皺了,這個時候選擇一個晴朗的天氣,在中午給多肉補一些水分,用專用的多肉小水壺,沿著植株周圍澆上幾圈,看到底部滲水孔有水分滲出來,就立刻停止澆水。

給多肉澆水之前,先把自來水提前接到一個容器里,在陽台上曬1-2天,水溫接近室溫,減少對根系的刺激,避免增加多肉的負擔。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