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海明威《永別了,武器》:成年人的生活就像戰爭,每一天都是劫后余生
2022/09/07

有人說,戰爭的代價,是ㄙˇ亡,是家園毀于一旦,是平靜的生活一去不復返。

在戰爭中無辜的永遠是百姓,他們飽受戰爭的傷害,卻無力改變現狀,只能在顫栗中祈禱戰火早點平息。

喬治·奧威爾曾說:

所有的戰爭宣傳,所有的叫囂、謊言和仇恨,都來自那些不上戰場的人。

美國作家海明威深知戰爭的危害,他竭力反對戰爭,為了和平不停奔走。1929年海明威的長篇小說《永別了,武器》一經問世,便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這部作品揭示了戰爭的殘酷,反映了人們在戰爭環境中的無奈。接下來就和珮珊一起走進本書,看看書中人物是怎樣面對這些無奈的吧。

01

你改變不了環境

但可以改變自己

在《永別了,武器》這部小說中,作者用平靜的語言詮釋了戰爭的殘酷,它讓人們恐懼絕望,讓擁有幸福家園的人流離失所,讓人們活在無盡的痛苦中。

戰爭是殘酷的,誰也沒有辦法改變,在戰爭中痛苦煎熬是一種活法,樂觀心懷希望也是一種活法,最后的結果怎麼樣,完全看你怎麼選。

通過這本書,我們得知亨利是一名美國人,他參加了意大利軍隊,他在部隊中的主要任務是在意大利北部戰線搶救傷員。

正是如此,他更加直觀的看到了戰爭的殘酷,比如:

有一位意大利大兵患有疝氣,因為厭戰,故意把疝氣帶弄丟了,甚至故意撞得頭破血流,但依然沒有改變被抓走的命運。

在戰場上不愿意進攻的士兵,要麼就地被槍決,要麼通過士兵的家庭來約束。如果不沖鋒,家人就會受到迫害,財產不被保護。

雖然亨利目睹了戰爭的殘酷,可依然過得特別樂觀,他和別人該聊天就聊天,該喝ㄐ丨ㄡˇ就喝ㄐ丨ㄡˇ,不會因為戰爭影響自己的心情。

后來,在醫院里,他認識了一位英國護士凱瑟琳,他們一起聊戰爭的殘酷,一起憧憬未來的美好。

因為彼此都比較樂觀,有太多的共同語言,他們很快確定了戀愛關系,雖然這份愛最后沒有修成正果,但這個過程則成了亨利一輩子最美好的回憶。

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深有體會:

「改變不了環境,但可以改變自己,改變不了事實,但可以改變態度,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珮珊曾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一位大師練就了一身「移山大法」,許多人慕名前來想見識一下。在眾人的期待中,大師表示自己可以把對面的山從身前移到身后。

說完之后,大師開始打坐,但過了好久,山還是在對面紋絲不動,大家問原因。大師不慌不忙地站了起來,說:「山不過來,我就過去。」然后走到山的對面。

大師說完后,大家這才明白大師的「移山大法」是怎麼回事。

羅曼·羅蘭曾說: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

珮珊覺得雖然我們能看透生活的真相,無法改變周圍的環境,但我們可以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一切,讓自己活在幸福中而不是痛苦中。

02

錯的時間遇到對的人

是最遺憾的愛情

每個人都想擁有美好的愛情,可有時候真的特別難實現。比如書中的女主人公凱瑟琳,她有兩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但都夭折了。

第一段是和自己的未婚夫,他們是一塊長大的,兩人訂婚8年,本來就要結婚了,卻因為戰爭擱淺了,未婚夫參軍為國而戰,凱瑟琳則當了護士。

他們彼此深愛,凱瑟琳甚至希望未婚夫在戰場上負了傷,她能親自給包扎,但不曾想這都是奢侈,未婚夫在戰爭中被炸得粉碎,尸骨無存。

第二段則是和主人公亨利。他們在哥里察小鎮的一所英國醫院里相遇,剛開始,亨利并不愛凱瑟琳,只是寂寞無聊罷了,接觸了幾次之后,彼此感覺都不錯,就確立了戀愛關系。

剛確立戀愛關系沒多久,亨利就接到命令奔赴前線了,在殘酷的環境中,他們本以為不會有交集,不曾想在米蘭醫院里再次相遇。

亨利負傷住進了米蘭醫院,凱瑟琳正好過來支援。在養傷的這段時間,兩人很快陷入熱戀中并且發生了關系,凱瑟琳也因此意外懷孕了,亨利本想留下來陪她,但是軍令難為,傷好了后只能重返前線。

亨利在前線不僅發現意軍情緒低落,反戰情緒高漲,而且自己還被當成敵人,他只好借機逃跑去米蘭醫院找凱瑟琳。

很遺憾,當他到米蘭醫院時,凱瑟琳已經離開了,不過幸運的是在不遠處的小鎮找到了她。這一刻,ㄙˇ里逃生的亨利只想和凱瑟琳過安穩的生活,不曾想又遭遇意大利警察的追捕,他們只好趁著黑夜劃船逃往瑞士。

正是這次逃亡,給凱瑟琳的身體帶來了嚴重的傷害,在瑞士生孩子的時候難產而ㄙˇ,他們的愛情也成為了遺憾。

并不是所有的愛情都能圓滿,錯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注定是一種遺憾。

正因為如此,我們只能默默接受,獨自承受這份撕心裂肺的痛。

珮珊想起了大文學家金岳霖,如果不是在錯誤的時間遇到林徽因,他們的愛可能會修成正果,金岳霖也不用獨自承受痛苦,可這只是如果并不是結果。

當他愛上林徽因的時候,林徽因已經和梁思成在加拿大結婚,盡管林徽因對他也有意思,可時間不對了,黯然傷神的金岳霖只能退出,充當其幕后的保護傘。

珮珊覺得愛情講究的是天時地利人和,在錯的時間相遇,就算特別相愛也注定是空歡喜一場,這樣的愛情很難修成正果,成為彼此心中難以言說的痛。

03

世間的不幸

也是人生的必修課

這世上,很多事我們無力改變,只能默默選擇接受,甚至找不到活著的意義,可又能怎樣?

痛過之后還不是得心懷希望,用心迎接未來的日子,因為這就是人生。

在《永別了,武器》這部小說中,幾乎每個人都經歷了戰爭的不幸。

比如亨利,在參戰之前,他是一個誠實正直、富有理想的青年,本來可以成為建筑大學的學生,剛開始他以為這場戰爭充滿正義,于是懷著巨大的熱情參與進來。

當時,他是一名忠于職守,遵守紀律的軍官,但經歷過很不幸之后他發現自己被騙了,戰爭不過是以千百萬人的生命作為賭注的賭博。

雖然這些不幸讓亨利陷入極度迷惘中,但并沒有打倒他,反而激發了他繼續活下去的勇氣。

再比如中尉愛多亞,戰爭宣布的時候,他正好回到意大利的都靈看望父母,戰爭開始了他自愿為國而戰。剛開始他也和亨利一樣,以為這場戰爭是正義的,他在戰爭中受了三次重傷,每次都差點喪命。

雖然他在戰爭遭遇了數次不幸,知道被騙了,但并沒有被打倒,而是用盡全力氣活下去。

亨利也罷,愛多亞也好,他們雖然遭遇了世間的不幸,但他們并沒有就此悲觀厭世,而是把這些當成自己人生的歷練,當成自己人生的必修課。

海明威曾在《老人與海》中寫道: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你可以把我打倒,但是你永遠不會把我打敗。把我打倒是我身體跌倒,但你永遠打敗不了我的心。

珮珊想起了一位中科院博士的故事,他12歲母親離家,17歲父親離世,同一年,與他相依為命的婆婆也不幸病故。

他遭受了生活的數次暴擊,走了很遠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有人說,苦難是人生的老師,透過苦難,才能走向幸福。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會一帆風順,都會遇到各種困難,這些困難會給我們致命的打擊,甚至會讓我們痛不欲生,可即便這樣,我們也要相信會有奇跡。

04

人生最好的結果

都是熬出來的

戰爭是殘酷的,它會把繁華的城市夷為平地,會奪去無數人的生命。

在《永別了,武器》這本書中,很多人剛開始以為戰爭是正義的,但最后發現并不是,他們雖然開始厭惡戰爭卻沒有絲毫辦法,只能選擇慢慢熬。

在殘酷的戰爭中,他們始終堅信戰爭早晚會結束。到那時,他們就不用整日活在提心吊膽的痛苦中了。

大家剛開始以為戰爭會速戰速決,但后來發現并不現實,雖然戰爭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他們還是相信會熬過去,終究會迎來自己最美好的人生。

故事的最后,意軍的一些軍官和士兵反戰情緒高漲,他們看透了戰爭的本質,聯合起來把槍都丟掉了,拒絕沖鋒,雖然高層叫囂著永遠不撤退,但也改變不了戰爭接近尾聲的局面。

殘酷的環境雖然會讓人陷入絕境中,但要相信天無絕人之路,只要內心不絕望,選擇熬下去,終會迎來美好。

正如《戰爭與和平》中的安德烈。在敵人猛烈的炮火攻擊下,他不幸被榴彈擊中了腹部,性命垂危。

雖然他這一生承受了太多戰爭帶來的痛苦,但在生命最后的時光里還是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平靜和幸福。

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

「過往感情帶來的苦悶,殘酷戰火留下的傷痛,生離ㄙˇ別造成的打擊,都被溫暖的俗世煙火所撫慰。」

只要生命還在,一切就有機會,即便暫時處在危難中,只要心中不絕望,堅信黑暗過后就是光明,自然會迎來幸福的人生。

寫在最后

海明威通過《永別了,武器》號召我們要對戰爭進行徹底的反思和覺醒,希望全人類最后可以向武器道一聲「永別」。

除了戰爭,人這一生還會面臨想不到的困境,我們雖然無法改變這個困境,但可以改變自己。

心理治療專家比爾•利特爾曾說:

在生活中,你不會永遠有特權去做你高興的事,但是你有權利從你的所作所為中得到最多的樂趣。

未來的日子里,珮珊希望每個人都能有好的心態,即便身處黑暗心中也堅信光明會到來,過好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