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準「3個竅門」,盆栽龜背竹側芽冒不停,葉子又大又綠、愛開背

龜背竹,因為葉子會如同烏龜的外殼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會不斷地衍生出很多的「小孔」,而這樣的現象就被人們戲稱為「開背」。那麼該如何做,才能保證側芽長個不停,且植株的葉子又大又綠、開背多?

關鍵點在于下面的3個地方:光照、水肥、土壤。而其他的次要因素,只要稍微注意下,龜背竹就能按照我們「理想中的樣子」成長,演變成我們家里大型的「空氣凈化器以及裝飾物」。

明媚的陽光是刺激植物成長的關鍵因素,但需要大家在給予龜背竹沐浴光照的同時掌握住分寸,畢竟龜背竹本身耐陰喜陰,在光照過強的時候, 可能引發葉子脫水泛黃打卷。所以,在沒有探索到其底線之前,可盡量擱置在室內太陽照射不到的地方。

另外, 光照作為光合作用的重要媒介,均衡所有枝葉獲取的光照,則將會大大有利于刺激其狀態變好,葉子更加翠綠,莖干越發粗壯。因此,處于幼苗期的龜背竹, 間隔上半個月左右就轉動180度,而等到盆栽的個頭變得比較高大,沒辦法隨意挪動的時候,則可將其靠墻安置,無需在照顧到靠墻一面枝葉的成長趨勢。

當然,在其不斷成長的階段,該不該修剪,修剪哪些地方?其實,沒有答案。因為只要龜背竹生存的基礎環境,光、水肥、土壤適宜,修剪則只能改變盆栽的樣子,卻無法改變植株的狀態好壞。

水肥充足是龜背竹長個、開背的基礎。特別是盆栽龜背竹的期間,需要格外注意尊重其生長習性,盡量在不滋生細菌、招惹病蟲害的基礎上,讓土壤濕度適宜。同時,還可以直接擦拭葉子,將水分輸送給龜背竹的莖葉。

而且在補充水分的期間,我們還可以根據龜背竹成長的快慢決定是否追加肥料,若是土壤有機質豐富,那麼只需要在其生長高峰期側重 將尿素、三元復合肥等和水混合,制成水溶液在龜背竹需要的時候澆灌到土壤里,一般按照肥料的說明用即可。

土壤作為養護植物的根本。選對了土壤能夠事半功倍,大大節省人力和財力。而用錯了不僅會造成這2方面的浪費,同時還可能造就植物不必要的傷亡。所以,在龜背竹上盆之前,我們就需要結合龜背竹的需求選擇適宜的土壤。

當然,若是 自己配置的話,含有腐殖質的土壤、河沙、動物糞便按照5:2:1的比例混合,然后龜背竹上盆之前,還可以在花盆底添加些洗干凈曬干的骨頭、樹皮等,當作緩釋肥,彌補龜背竹成長期間對土壤里養分的消耗。

綜述

龜背竹在 環境20-25度的時候,恢復能力最強,所以若是想要追加肥料或更換土壤,則可在這樣的環境下動手。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