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尼亞系列|塞凡湖與邊境教堂:當名勝遇見古跡,便是絕世驚艷

亞美尼亞雖然是個內陸國家,卻擁有高加索最大的高山湖泊,那就是「外高加索的眼淚」塞凡湖。

塞凡湖面積1,360平方公里,海拔1900米,占亞美尼亞國土總面積約3%,為整個國家三百萬人口提供飲用水。湖域由西北方向的小塞凡湖和東南方向的大塞凡湖兩部分組成,湖濱有數座古教堂,最著名的當屬始建于公元9世紀的塞凡湖修道院(Sevanavank)。

塞凡湖與塞凡湖修道院因為距離首都埃里溫僅60公里,交通非常方便,故這里成為亞美尼亞著名的游覽勝地。一般游客會選擇直奔湖域西北角的塞凡湖修道院及周邊游覽,我也不例外。

不同的是,我是從納卡地區來到這里。山高路遠,正值金秋時節,怎一個「美」字可以描述,這是與從埃里溫直接到塞凡湖完全不同的景致吧。

北部邊境,哈格帕特修道院遺址

北部邊境,哈格帕特修道院遺址

北部邊境,哈格帕特修道院遺址按照最早的路線計劃,我并沒有安排到納卡地區,亞美尼亞的游覽是到懸崖修道院后直奔塞凡湖并住一晚,過天的安排是塞凡湖跑一圈,下午到迪利然國家森林公園看下秋色并入住,這樣的亞美尼亞行程6天足夠了。后來行程加上納卡地區后,原計劃包括格魯吉亞的整個行程必須壓縮一天,最后的行程就是把迪利然砍掉。沒想到塞凡湖秋色和穿越北部邊境秋色美得超出預期,直至三年后的今日執筆,我腦海里還是「黃澄澄延綿的山谷,古老教堂掩映其間」的畫面,這也是我外高加索行程唯一遺憾的地方:如果再多一天就好了。

北部邊境,薩那欣修道院遺址

北部邊境,薩那欣修道院遺址

北部邊境,薩那欣修道院遺址離開納卡地區的甘扎薩爾修道院,路上在加油站與當地人的互動耽擱了半個多時間,2個小時后到納卡關口,登記放行。

納卡加油站小賣部,當地人熱情邀請一起喝白酒。在最能喝酒的國家旅行,白酒我們自然是不敢互動。

這一帶都是山區,沒有網絡信號,也不見人影,堪稱無人區。雖一路顛簸,景色卻是美得不行。秋高氣爽,看到的是一派明晃晃的繁華的景象。真沒想到,亞美尼亞秋色如此之美。

一路向西,從納卡關口不停地跑到塞凡湖修道院需要3個小時左右。先是山間一條蜿蜒的公路,車子在金色山谷里穿行,跑出山區后,從看到塞凡湖的第一眼起,車子沿著湖邊跑,這段1.5小時的路程是從塞凡湖的東南面跑到西北面,等于繞湖半周。

正是當地時間下午四五點鐘,塞凡湖水似乎被藍寶石親吻了臉,公路兩旁金色的密林在陽光下呈現出醉美的明黃色。急著趕去塞凡湖修道院,下車到湖邊匆匆拍了幾張,一路的秋色美景只能在車上欣賞,留下的這幾張公路照片也是由副駕在車上用手機拍的。

第一眼看到的塞凡湖

沿著塞凡湖跑,基本看到的是這樣大的景色。車上手機隨拍。

急趕慢趕還是來不及,到時暮色已降臨,修道院看了個夜色,臨時決定當晚住在塞凡湖邊,過天再來看日出。

暮色下的塞凡湖

暮色下的塞凡湖

暮色下的塞凡湖

暮色下的塞凡湖

塞凡湖,塞凡湖修道院,日出

塞凡湖的最佳游覽季節是在夏季,湖邊野花綻放,野餐露營是最好的玩法,還可坐觀光船暢游,下湖游泳也不在話下。

賽凡湖修道院(Sevanavank)是塞凡湖最出名的景點,始建于9世紀中期。傳說,Bagratuni王朝第一位國王為了抵抗阿拉伯軍隊,便在這里修建了軍事要塞,他的女兒Mariam公主在這里修建了這個修道院。這里頻繁遭到阿拉伯、蒙古、奧斯曼等異族的入侵,島上的修士戰斗守護了塞凡湖修道院500年,直到亞美尼亞被波斯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瓜分。在1930年前,這個修道院還是有宗教職能的,往后便不再有修士常駐,但一直有人維護,當地人還會來此虔誠祈禱。

現存建筑為高處的圣母教堂和低處的圣使徒教堂,兩座教堂外形極其相似,圣母教堂較大,保存古跡也多。東側原來有個復活教堂,已毀于蘇聯早期的無神論運動中。

低處是圣使徒教堂,高處是圣母教堂。

十月的塞凡湖早晚都很冷,入住的旅館就在湖邊,湖邊看日出美麗凍人。

圣母教堂后面的小山是觀景的最好角度,趕到這里時太陽已經升起。高山草甸在暖陽下顯得格外的燦爛,赭黑色的中世紀教堂在寶石藍湖水的映襯下竟有些許文藝氣息。山頂三面環湖,鳥瞰湖面,湖畔是大片金燦燦的樹林,塞凡湖被安謐的氣氛籠罩著。

在亞美尼亞的最后一天,塞凡湖繪出了最美的畫卷贈予我。

小貼士:

1、賽凡湖周邊有多個度假村,在旺季的夏天很適合度假,價格也相對高些。淡季時,會發生整個度假村只有零星客人、老板或者服務生和你面面相覷這樣的情況。如果不想看日出,可以考慮住在25公里外的迪利然。資料介紹:迪利然是亞美尼亞非常重要的歷史小鎮,有很多古跡,小鎮也保留了過去的建筑風格,非常適合小住。

2、據說賽凡湖的鱒魚味道不錯,也有說現在都是養殖的,點這道菜需注意價格。

入住塞凡湖湖邊度假村

入住塞凡湖湖邊度假村,那一晚就我們四人入住,兩個標間含早合計30000德拉姆,折¥426。

從標間陽臺看塞凡湖

入住的標間,有提供暖氣。

阿拉韋爾迪,薩那欣修道院和哈格帕特修道院,世界文化遺產

離開塞凡湖約25分鐘到迪利然。迪利然是亞美尼的一個古老小鎮,擁有很多古跡,小鎮基本保留著過去的建筑風格,非常適合小住。因為迪利然國家公園并不在主路上,需要往東北方向跑40公里左右,這一進一出,加上游覽公園里面的Haghartsin修道院,保守估計得多3個小時,當天趕回第比利斯恐怕來不及。迪利然與阿拉韋爾迪,我選擇保留后者。

阿拉韋爾迪(Alaverdi)是亞美尼亞的一個邊境小鎮,距離兩國邊境僅40公里左右。這座小型工業城鎮目前還有工廠在使用,整個鎮似乎只有一家旅館,明顯不是一個旅游小鎮,吸引游客在此停下腳步的是這里有兩座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深山修道院。

看了那麼多座修道院,不會審美疲勞嗎?不存在的。在亞美尼亞,這些天然去雕飾的歷史遺跡都藏匿于深山峽谷,無需門票,也沒有開發。當「名勝」遇見「古跡」,便是絕世驚艷。

也正因為如此的古樸自然,相對于格魯吉亞的修道院,亞美尼亞的更加有趣。

穿越北部邊境,停下腳步,最好是住上一晚。

北部邊境這兩座同時入選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修道院,一座名薩那欣修道院,一座名哈格帕特修道院,分別位于亞美尼亞阿拉韋爾迪郊外西南角和東北角的兩個山包上,兩者距離約15公里,車程需要半個多小時。

這兩個修道院作為一個整體,最大特點是融匯了拜占庭教會建筑和高加索地區本土建筑。結合它們所在的地理位置,感覺薩那欣修道院更為古樸幽雅,哈格帕特修道院更有生氣和活力。

薩那欣修道院遺址

哈格帕特修道院遺址 薩那欣修道院(Sanahin)始建年代是10世紀后半葉,據10世紀之前一部亞美尼亞文手稿的最早記載,修道院修建在一片4-5世紀教會的廢墟上,規模比哈格帕特修道院要小些。這個修道院的特點是連拱大廳建筑,以及各種石質十字架。整個建筑都是石頭砌成,沒看到有其他材料。

薩那欣修道院遺址

薩那欣修道院遺址鼎盛時期的薩那欣修道院由多個建筑組成:阿曼那基茨教堂、阿斯特瓦薩丁教堂、格里高利圓形教堂,以及學院、鐘樓和圖書館等等。1235年蒙古人入侵,修道院走向衰敗,成為一片廢墟。

薩那欣修道院遺址

薩那欣修道院遺址

薩那欣修道院遺址

修道院坐落在一個樹木繁茂的山坡上。從停車場走過來是整院的高大樹木,陽光透過茂密的樹葉傾灑下來,金黃落葉一地。走進敞開的鐵欄桿是一個空曠的庭院,茂盛的樹木撐起天空,葉子反射著陽光粼粼。

走過斑駁陸離的庭院,穿越到千年前。修道院被繁茂的樹林所包圍,沒有其他游客,顯得特別的幽靜。在空蕩昏暗的回廊里穿行,倒塌了的石柱是千年繁華的流逝。雖沒有任何照明,好在艷陽高照,仍可以安然地細細品味。

整院的高大樹木,從右邊的鐵欄桿進入。

空曠的庭院,滿地金黃。

走過斑駁陸離的庭院,便來到薩那欣修道院遺址。

哈格帕特修道院(Haghpat)歷史比薩那欣修道院略短,在建成的幾百年后,地位已絕對在薩那欣之上。這里規模更大,拜占庭風格更加明顯,建筑更加復雜也保存得更好,而且還保存了部分壁畫。

哈格帕特修道院最早及最大的兩間教堂落成于公元10世紀,其他較晚期的則建于公元11-13世紀之間。在長達3世紀的不斷擴建中,修道院內相繼建成20多個不同風格的教堂、禮拜堂、墓地、鐘樓、研究大樓、圖書館、畫廊等建筑。

從薩那欣修道院到哈格帕特修道院需要半個小時車程,隔著山谷遠遠便能看到。

準確而言,哈格帕特修道院并不是建在山頂,而是在半山腰。它就這麼靜靜地佇立在金燦燦延綿的山谷里,見到它的一剎那,我一聲驚嘆。

哈格帕特修道院

哈格帕特修道院這個氣度恢弘的建筑內部是傳統的東方式大圓頂,祭壇和拱頂有著優美的拱廊裝飾,整個建筑群緊湊和諧,似乎有著極為講究的中軸線對稱。

圍著分散在四周的建筑走了好幾圈,驚嘆于裝飾石柱上每一個細小的圖案。雖然有部分地方塌陷了,但能看得出來其曾經的輝煌、宏偉程度。

與藏匿于林中的薩那欣修道院不同的是,哈格帕特修道院坐落在山谷山腰處的一片空曠地,四周是深深的山谷。這里的游客比較多,游覽的1個小時陸陸續續能碰到兩三撥歐美小團隊,空曠的山谷明顯有一絲生氣。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在基烏里克王朝繁榮時期(大約從公元10到13世紀),羅馬尼亞地區的這兩個拜占庭式修道院是當時重要的學府。薩那欣修道院以其注釋和書法學校而舉世聞名。這兩個修道院建筑群,融匯拜占庭教會建筑風格和高加索地區本土傳統建筑風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代表了亞美尼亞宗教建筑頂尖水平。

在璀璨明黃的天地,觸摸歷史的痕跡。金秋的景色實在太美,在亞美尼亞的最后一天,給這個國家的旅程畫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亞美尼亞全境大環線


用戶評論